简洁版 扫一扫
新闻热点

鲁西骨科医院:以医德为基,构建医疗生态新格局

时间:2025年08月26日 编辑:聊城市健康协会-田明山 字体:


2025年8月25日,鲁西骨科医院以一场覆盖全院200余名医护人员的专题培训,正式拉开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的落地实践序幕。这不仅是对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规范,更是一次以“医德建设”为核心,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新时代医疗体系对“技术精进”与“人文回归”双重需求的深刻回应。

政策引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精准传导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进入“全生命周期管理”阶段。准则明确提出“十大核心要求”,涵盖政治方向、伦理规范、医患沟通、廉洁自律等维度,其核心在于将医德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行为标准。例如,准则首次将“公平使用医疗资源”纳入硬性指标,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中杜绝因患者身份、经济条件产生的差异对待;同时,强调“学术诚信”,明确禁止剽窃、伪造数据等行为,为科研伦理划定红线。

鲁西骨科医院的实践体现了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突破。医院通过“视频会议+现场解读”模式,这种将政策条款转化为具体操作指南的做法,显著提升了准则的可落地性。

实践创新:从制度约束到文化浸润的体系化建设

鲁西骨科医院的医德建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二十年发展历程中“技术-服务-文化”三位一体战略的延续。作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单位、山东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骨科管理分会会长单位,医院早已将医德融入核心竞争力构建:

医院建立“三级监督机制”,包括医务科日常巡查、医教科护理部专项审查、患者满意度实时反馈。通过“医患故事墙”“伦理案例工作坊”等形式,将抽象准则转化为具象场景。2025年推出的“医德积分制”,将志愿服务时长、患者表扬次数等纳入晋升考核,形成正向激励闭环。

时代价值:从个体修养到社会共治的范式突破

此次培训的深层意义,在于回应了医疗行业转型的三大时代命题:

技术伦理的平衡:在骨科机器人、3D打印植入物等新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准则要求医务人员既需掌握技术前沿,又需坚守“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则。

医患关系的重构:面对老龄化社会骨科疾病高发态势,医院创新“共情-解释-决策”三步沟通法,要求医务人员用可视化模型向老年患者解释手术方案。

社会责任的担当:作为聊城市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医院将医德建设延伸至公共卫生领域。2025年开展的“骨科健康进社区”项目,已为数千名居民提供免费筛查,并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体现了从“疾病治疗”向“健康守护”的角色转变。

鲁西骨科医院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三阶模型”:短期通过培训考核强化认知,中期依托制度建设规范行为,长期借助文化浸润形成自觉。这种模式已产生溢出效应——2025年,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共建的“医康养一体化高端人才培训基地”,将医德课程纳入研究生必修课,推动医德教育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当医务人员既能熟练操控骨科手术机器人,又能以共情之心倾听患者诉求;当医院既保持技术领先,又坚守公益属性,医疗行业便真正实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鲁西骨科医院的探索证明,医德建设不是对医务人员的额外要求,而是医疗行业回归本质、赢得社会信任的必由之路。在“健康中国”战略下,这种以医德为根基的发展模式,必将为医疗体系改革注入持久动力。

 


(卫生与健康-康文轩)
必读公告:本站部分健康类图文来自于网络,仅供网友参考,不可做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必要时请咨询专家核实您要利用的内容,如文章涉及您利益需要删除或您对本站任何方面有进一步意见建议,请在页尾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