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版 扫一扫
新闻热点

鲁西骨科医院健康科普实践:以专业力量构筑全民健康防线

时间:2025年06月16日 编辑:聊城市健康协会-田明山 字体:

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并行的时代背景下,聊城鲁西骨科医院以“科普即服务”为核心理念,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健康科普网络。通过创新形式、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医院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健康指南,为基层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创新形式:从单向输出到沉浸式科普体验

鲁西骨科医院打破传统科普的“填鸭式”灌输,以多元载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例如,医院在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引入VR虚拟体验、安全帽撞击模拟等互动装置,让参观者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针对青少年群体,医院推出“足脊筛查进校园”活动,通过体态评估、运动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姿势,降低脊柱侧弯风险。数据显示,2025年春季筛查覆盖全市12所中小学,惠及学生超5000人。

医院还创新推出“医点就通”定制化科普菜单,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设计内容。例如,针对老年群体,制作《防跌倒指南》短视频,以动画形式演示居家环境改造技巧;针对上班族,推出《办公室颈椎保健操》系列课程,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工间操结合,累计参与人数突破2万人次。这种“分众化”设计使科普内容更具针对性,有效提升了知识转化率。

资源整合:从院内服务到全域健康生态构建

鲁西骨科医院以“兴聊号”健康专列为载体,将科普资源延伸至基层。例如,2025年“学雷锋月”期间,医院联合市科协开展“百镇千村双百直通车”活动,专家团队深入冠县桑阿镇、莘县河店镇等地,为村民提供骨密度检测、健康档案建立等服务。活动现场,关节外科主任姚国文不仅为患者诊疗,还通过方言讲解《关节炎防治手册》,使复杂医学术语转化为“接地气”的健康建议。

医院还通过“15分钟科普圈”项目,在社区、乡村布设电子屏,循环播放《农作防护操》《家庭急救技能》等科普视频。例如,针对梨树种植户,医院设计《果树修剪防护指南》,指导果农科学使用护腰装备,降低腰肌劳损发生率。数据显示,项目实施后,冠县兰沃乡果农因劳作导致的骨科疾病就诊率下降30%。

精准对接:从疾病治疗到全周期健康管理

鲁西骨科医院将科普与临床服务深度融合,实现“防-治-康”一体化。例如,在门诊大厅设置“健康知识包”自助领取区,患者候诊时可获取《骨科术后康复指南》《糖尿病足护理手册》等资料。针对住院患者,医院开展“护理科普小课堂”,由责任护士讲解辅助器具使用技巧。例如,在《拐杖使用指南》课程中,护士通过实操演示纠正患者错误姿势,使术后康复效率提升20%。

医院还针对特殊群体推出定制化服务。例如,为独居老人提供“防跌倒居家改造”方案,包括安装浴室扶手、铺设防滑垫等;为留守儿童开展“安全自护课堂”,通过情景模拟教授烧烫伤处理、异物卡喉急救等技能。2025年春节前夕,医院“石榴籽”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武楼花园小区独居老人送上春联及《居家安全手册》,同步检查家中电路、燃气安全,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长效机制:从短期活动到可持续健康生态

鲁西骨科医院通过制度建设保障科普工作常态化。例如,医院与市科协共建“科普志愿者联盟”,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传播。例如,“梦之声”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创作《健康拍手歌》,将骨科保健知识融入歌词,在社区广场舞中推广,使科普更具趣味性。

医院还通过数据驱动优化科普策略。例如,利用电子屏后台分析系统,发现《颈椎病康复操》视频在教师群体中点击量最高,随即联合教育局开展“教师健康关爱计划”,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定制化颈椎保健服务。

鲁西骨科医院的健康科普实践,以创新形式激活群众参与,以资源整合构建全域生态,以精准对接实现全周期管理,以长效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健康素养,更推动了医患关系从“技术信赖”向“情感共同体”升华。


(卫生与健康-康文轩)
必读公告:本站部分健康类图文来自于网络,仅供网友参考,不可做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必要时请咨询专家核实您要利用的内容,如文章涉及您利益需要删除或您对本站任何方面有进一步意见建议,请在页尾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