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政策法规 > 浏览文章

产教融合的"鲁西样本":从实践基地到创新高地

(编辑:田明山 日期:2025年06月30日 )

5月26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梁淑娟率队赴聊城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调研,与聊城鲁西骨科医院等5家单位携手搭建就业创业教育合作实践基地。这一举措不仅是高校与医疗机构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突破,更是校院双方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性布局,为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精准对接需求,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对实用型医学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与临床实践存在脱节,导致“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与鲁西骨科医院的合作,正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鲁西骨科医院提供的临床实践岗位,涵盖骨科护理、康复治疗、影像诊断等多个领域,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高度契合。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模式,学生能在真实医疗场景中锤炼技能,医院也能提前选拔储备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精准对接。这种合作模式,既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压力,又为医疗机构输送了“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堪称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金钥匙”。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此次合作绝非简单的“实习基地挂牌”,而是校院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层面的深度融合。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制定“订单式”培养计划:医院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将临床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高校教师定期到医院开展科研指导,提升医务人员理论水平;学生则通过“双导师制”接受临床带教与学术指导,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闭环培养体系。

更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实践基地还将承担就业创业教育功能。医院将开设“职业规划工作坊”,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临床科室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其明确职业方向;设立“创新创业孵化角”,鼓励医学生结合临床需求开展器械改良、流程优化等创新实践;构建“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发布医院招聘动态,组织专场招聘会,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的无缝对接。这种“教育-实践-就业-创业”的全链条培育模式,正逐步构建起医学人才协同育人的新生态。

服务区域发展,彰显校院社会责任担当

从更深层次看,校院合作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双方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服务民生需求的生动实践。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作为省内医学教育重要基地,通过与鲁西骨科医院等本地医疗机构合作,既能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践平台,又能引导毕业生扎根聊城,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输送“留得住、干得好”的本土人才。

鲁西骨科医院则通过合作实现了“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方面,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近年来医院开展的“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智能康复机器人研发”等项目均取得突破;另一方面,通过承担教学任务培养了一支“既能看病又能带教”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这种“校院联动、互利共赢”的模式,为其他地区医教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此次合作实践基地的落地,是校院双方合作的起点而非终点。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与鲁西骨科医院的合作实践基地,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高校的理论研究与医院的临床实践,贯通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与社会的健康需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医学生从这里走向临床一线,用所学所长守护人民健康;期待校院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书写更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精彩篇章,为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破茧重生:聊城市脊髓损伤者自助互助康复活动的生命礼赞
下一篇:没有了

必读公告: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仅供网友参考,不可做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必要时请咨询专家核实您要利用的内容,如对本站任何方面有进一步意见建议,请在电脑版页尾部联系我们。


卫生与健康 鲁ICP备13014123号-2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