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版 扫一扫
常见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时间:2016年10月01日 编辑:聊城市健康协会-田明山 字体:

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全身各处关节,呈多发性和对称性慢性增生性滑膜炎,由此引起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除关节外,身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也可受累,包括皮下组织、心、血管、肺、脾、淋巴结、眼和浆膜等处。本病发病年龄多在25~55岁之间,也见于儿童。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2~3倍。本病呈慢性经过,病变增剧和缓解反复交替进行。绝大多数患者血浆中有类风湿因子及其免疫复合物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人身性疾病,常伴关节外病症状,故称类风湿病。关节腔滑膜炎症、渗液、细胞增殖、肉芽肿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破坏,最后关节强直及功能障碍。多侵犯小关节,如手、足及腕关节等,常为对称性,呈慢性经过,可有暂时性缓解,由于多系统损害,血清中可查到自身抗体。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① 感染:病灶与本病发病有关。

② 遗传:本病病人HLA-DRwu抗原检出率明显升高,提示发病与遗传有关。

③免疫机能紊乱:目前大量实验资料支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免疫系统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炎症反应性疾病。

病理

(一)基本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在关节和其他受累器官及组织内,有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伴淋巴滤泡形成。另外,本病病变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属于胶原疾病,全身间质胶原纤维和血管可呈现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很可能由局部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表现为:①类风湿性肉芽肿或称类风湿小结形成,具有一定特征性。镜下,小结中央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核呈栅状或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再外围为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伴上述炎症细胞浸润。最后则纤维化。类风湿小结主要发生于皮肤、其次为心、肺、脾和浆膜等处。②血管炎:主要发生于小静脉和小动脉,轻重不一,少数严重者出现纤维素样坏死性动脉炎,常伴有血栓形成。

(二)各器官的病变

1.关节病变最常见,多为多发性及对称性,常累及手足小关节,尤其是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蹠趾关节,其次为膝、踝、腕、肘、髋及脊椎等关节。

(1)滑膜病变:早期,主要病变在滑膜,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阶段,两者间没有明显界限。

急性滑膜炎时关节肿胀,滑膜充血、水肿,表面滑膜组织可见灶性坏死和纤维素被覆。此期虽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但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关节腔内有混浊的乳状积液,或可见纤维蛋白凝块。

慢性滑膜炎具有较特征性的改变,表现为:①滑膜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可形成淋巴小结,病程较久者可见生发中心。②滑膜细胞活跃增生,可形成多层状,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后者胞浆略嗜碱性,核有2~12个不等,多位于胞浆外围呈花环状排列。③滑膜绒毛状增生及血管翳形成。滑膜的慢性炎症,导致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滑膜呈不规则增厚,并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伸向关节腔。④滑膜内炎性肉芽组织向关节软骨边缘部扩展,形成血管翳,并逐渐覆盖和破坏关节软骨。

(2)关节软骨变化:急性滑膜炎可以消退而不累及关节软骨,但当炎症反复发作并转变为慢性时,关节软骨几乎必然受损。最早表现为基质的异染性减弱或消失,用甲苯胺蓝染色可以证实。关节软骨边缘形成的血管翳直接侵蚀破坏关节软骨,两者交界面可见软骨糜烂和小灶性坏死。随着血管翳逐渐向心性伸展和覆盖整个关节软骨表面,关节软骨严重破坏,最终被血管翳取代。长期的慢性炎症和反复发作,滑膜不断增生,纤维组织日益堆积,关节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又不断机化和瘢痕化,使关节腔变窄,同时关节软骨破坏和被血管翳取代,两关节面发生纤维性粘连,形成纤维性关节强直,最后可发展为骨性关节强直。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及肌腱松弛,可造成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加重了关节畸形。

(3)关节相邻组织的变化:①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关节邻近骨组织吸收和骨质疏松以及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有时可见小囊腔形成,偶尔附近骨皮质被侵蚀破坏,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这些改变与破骨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骨质吸收、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以及受关节炎症波及等有关。②关节附近肌腱、韧带和肌肉常受累,有局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偶见类风湿小结。肌肉有废用性萎缩。③关节病变的引流淋巴结肿大,淋巴组织增生,生发中心明显,偶见类风湿肉芽肿形成。

2.关节以外的类风湿病改变并不常见,多伴发于有明显活动性关节病变者。

(1)皮下结节:是关节以外类风湿病中最常见者,见于约20%~25%的病例,多位于关节旁,最常于鹰嘴突等骨质突出和受压部位。单个或多个,大小由数毫米至2cm不等,质硬、无压痛。肉眼观呈灰白色,中央为黄*色坏死区,镜下呈典型类风湿性肉芽肿改变。皮下结节存在的时间较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不退。

(2)心和肺等病变:类风湿性肉芽肿、血管炎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等改变可出现于许多器官和组织,但较常见于心脏(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和肺,最终导致心和肺灶性或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偶尔引起心瓣膜变形和关闭不全。浆膜受累造成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胸膜炎,最后引起心包和胸膜广泛增厚、粘连。

(3)血管病变:偶尔出现急性纤维素样坏死性动脉炎,常伴血栓形成和引起相应组织的梗死。主动脉亦可受累。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多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无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

(1)关节症状:

1、晨僵:关节的第一个症状,常在关节疼痛前出现。关节僵硬开始活动时疼痛不适,关节活动增多则晨僵减轻或消失。关节晨僵早晨明显,午后减轻。

2、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2)关节外表现: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表现的一部分或是其并发症。本病的关节病变可以致残,但不会致死。而关节外表现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1、类风湿结节:见于15~20%的患者,多见于前臂常受压的伸侧面,如尺侧及鹰嘴处。在皮下摸到软性无定形活动小结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结。血清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者皮下类风湿结节更常见。

2、类风湿性血管炎:类风湿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除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外,全身其它处均可发生血管炎。表现为远端血管炎,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心包炎,内脏动脉炎如心、肺、肠道、脾、胰、肾、淋巴结及睾丸等。

3、类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受累、心肌、瓣膜环或主动脉根部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或者心肌、心内膜及瓣环淋巴细胞浸润或纤维化等。

4、类风湿性肺病:慢性纤维性肺炎较常见,肺小血管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

5、肾脏损害。

6、眼部表现:葡萄膜炎是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病变,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引起角膜炎。

7、Felty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引起脾脏肿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抗核抗体阳性。

8、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导致腺体破坏和分泌减少或缺乏,临床表现以眼和口腔粘膜为主的干燥症群。

9、消化道损害。

检查项目

血象: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增多为活动期表现。血沉加快。嗜酸细胞增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全身性并发症的象征。

高粘滞综合征:类风湿因子IgM和IgG复合物均可形成粘性聚集物,引起高粘滞综合征。

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类风湿因子,有IgM、IgG和IgA类风湿因子

X线检查:关节X线片可见到关节面模糊,有侵蚀性损害。在疾病早期近关节处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骨质有侵蚀现象。晚期关节软骨坏死可使关节间隙变狭窄及纤维化。

治疗

治疗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有:

1、理疗: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气疗法及石蜡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适。急性渗出性病变可用冷敷来减轻疼痛。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

2、手术治疗。

3、药物治疗:

(一)水杨酸盐:阿斯匹林仍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二)消炎痛:非类固醇抗炎药,效果较好,其镇痛、退热及抗炎作用都较强。

(三)异丁苯丙本酸: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均较阿斯匹林强10倍以上,副作用较阿斯匹林小。

(四)皮质激素:对急性炎症有显著疗效,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停药后极易复发。

(五)青霉胺:应用青霉胺治疗,除使关节症状缓解外,可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降低,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

(六)疏甲丙脯酸。

(七)雷公藤:具有消炎、抗菌、调节免疫、活血化瘀、杀虫等作用。

(八)金制剂:可能干扰细胞的生化反应。对关节疼痛及晨僵有明显疗效,也能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好转,有效率可达70-90%。

(九)免疫抑制剂: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常用者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十)免疫增强剂:胸腺素。

饮食调养

谷类(小麦、谷物、燕麦、黑麦)、牛奶及奶制品、茶、咖啡、红色肉类、柑橘类水果等食物,病人食用后可能产生不良的反应,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加重。其原因包括过敏、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肠道菌群失调等。此外,饮食中也不宜食用虾、蟹等,因这些海品属于发物,易引起疾病的加重与复发。

饮食治疗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为补充治疗,二为取消治疗。补充治疗,是指补充病人体内缺乏或对缓解症状有益的食物,主要有鱼油和夜樱草油。此外尚有新西兰绿唇淡菜、硒、维生素、藻类、蜂王浆、人参等均广泛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所采用。取消治疗,是指去掉饮食中病人不能耐受的食物如谷类和奶制品等。“禁食”是以往取消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对缓解症状最有效的方法饮食宜忌,但目前并不主张使用。

不饱和脂肪酸能与花生四烯酸竞争,具有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削弱脂氧化酶刺激白介素—1合成的作用,而白介素—1是一种强烈的致炎症介质,不饱和脂肪酸即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缓解关节症状。故而,富含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的食物,如鱼油、夜樱草油等,及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症状缓解,减少疼痛和肿胀的关节数目,缩短晨僵时间,增强握力,延缓疲劳等。

目前认为硒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给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补硒可以使病情缓解。饮食治疗只能做为缓解病人症状的一种辅助措施,正确调整饮食,也是预防症状再发的手段。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如鱼油、夜樱草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可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缓解,可减少疼痛和肿胀的关节数目,减少晨僵的时间、增加握力,缓解疲劳等。但是不能改变病程。

(卫生与健康-康文轩)
必读公告:本站部分健康类图文来自于网络,仅供网友参考,不可做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必要时请咨询专家核实您要利用的内容,如文章涉及您利益需要删除或您对本站任何方面有进一步意见建议,请在页尾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