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政策法规 > 浏览文章

鲁西骨科医院:以专业与温情护航康复之路

(编辑:田明山 日期:2025年02月25日 )

近年来,聊城鲁西骨科医院在延续性护理服务领域持续深耕,通过“医院—家庭—社区”的联动模式,为包括工伤患者在内的出院群体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支持。其服务内容涵盖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定期随访及居家护理指导,将医疗关怀延伸至患者康复全周期,有效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断层的难题。

一、工伤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核心举措

  1.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针对工伤患者的特殊需求,医院组建由医生、护士、康复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制定“一人一策”的康复方案。例如,对脊髓损伤工伤患者,提供居家环境改造建议、体位管理及并发症预防指导;对断肢再植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远程监督执行。

  2. “互联网+护理”模式创新
    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远程康复指导,通过视频教学、在线答疑等方式,帮助工伤患者掌握居家护理技能。针对行动不便的工伤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如更换尿管、胃管,进行管道护理及营养指导。

  3. 工伤患者专项随访机制
    建立工伤患者随访档案,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定期跟踪康复进展。例如,为长期卧床的工伤患者提供压疮预防指导,强调房间温湿度控制、体位调整及营养搭配,确保患者居家康复安全。

  4. 多渠道健康宣教
    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个性化健康指导等活动,帮助工伤患者掌握疾病管理知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

二、服务成效与社会价值

  1.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延续性护理,工伤患者居家康复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康复效果显著提升。例如,脊髓损伤工伤患者在家中即可获得专业康复训练指导,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的二次伤害。

  2. 人文关怀深化医患信任
    医院通过定期回访、节日慰问等方式,增强与工伤患者的情感联结。一位工伤患者家属表示:“医护团队定期上门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医院的责任心,心里踏实多了。”

二、服务特色与成效

  1. “医—护—患”协同模式
    医生负责康复方案制定,护士提供日常护理指导,康复师开展功能训练,三者紧密协作,确保工伤患者获得连续性、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2. “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线上通过远程监测设备实时掌握工伤患者康复数据,线下由护理团队定期上门服务,形成闭环管理。例如,对工伤后长期卧床患者,医护人员会指导家属进行肢体摆放、管道护理等操作,预防并发症。

  3. 工伤患者专项支持
    针对工伤患者的心理创伤,医院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针对经济困难患者,协助申请工伤康复补贴,减轻其负担。

三、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鲁西骨科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为工伤患者提供了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衔接”,有效提升了工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未来,医院计划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网络,让更多工伤患者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居家康复服务。鲁西骨科医院通过延续性护理服务,不仅为工伤患者提供了科学、专业的康复指导,更以人文关怀温暖了患者的心灵。这种“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模式,正是对“以人为本”医疗理念的生动诠释,也为医院赢得了广泛赞誉。


上一篇:厚植人文|从伤痛到希望——聊城鲁西骨科医院人文关怀的深度解读(中)
下一篇:没有了

必读公告: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仅供网友参考,不可做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必要时请咨询专家核实您要利用的内容,如对本站任何方面有进一步意见建议,请在电脑版页尾部联系我们。


卫生与健康 鲁ICP备13014123号-2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95号